〔一把雞毛撢子背後訴說的故事​〕

 

每年五月各路購物平台總是隨著母親節檔期相繼遞出各種購物企劃,推陳出新的智慧家電卯盡全力博取關注。但在小家電尚未普及之前,人人家裡的打掃工具著實簡單,一隻雞毛撢子東揮揮、西拍拍,就能除去落在家具上的塵埃。

傳統的雞毛撢子得從大羽毛開始黏起,慢慢內縮成較短的羽毛填補空隙,因此僅能純手工一片片認份地黏貼。彰化埔鹽的豐澤村曾經是臺灣最主要的雞毛撢子輸出地,時代演變至今早如鳳毛麟角,只能依稀看到幾戶人家外頭囤放著雞毛撢子,等待有緣人重新賦予使命。

緩慢駛進阡陌相交的農村小徑,有戶轉角人家的庭院堆滿雞毛撢子,姿態相當奔放豪邁,推車與黑色儲物籃層層堆疊,雞毛撢子依序插在籃子縫隙,宛如一棵棵雞毛撢子樹──這裡是陳忠露夫婦的工作場域,也是村內手工雞毛撢子領域的最後職人。

 

 
( 圖:彰化埔鹽的豐澤村曾經是臺灣最主要的雞毛撢子輸出地)

 

緩慢駛進阡陌相交的農村小徑,有戶轉角人家的庭院堆滿雞毛撢子,姿態相當奔放豪邁,推車與黑色儲物籃層層堆疊,雞毛撢子依序插在籃子縫隙,宛如一棵棵雞毛撢子樹──這裡是陳忠露夫婦的工作場域,也是村內手工雞毛撢子領域的最後職人。

 

 

從乞丐身上得到靈感的雞毛撢子

 

據說因早年到處都是放養的雞,羽毛顏色光澤亮麗,每到重要節慶需要祭拜的時候,宰雞後的雞毛俯拾皆是,便被廟口的乞丐撿去綁在長棍上把玩,陳忠露先生的父親陳千見狀後,覺得或許可以發展為撢塵灰的器具,便嘗試綁了幾枝拿到鹿港街上販售,慢慢形成當地製作雞毛撢子的風氣。

 

 

( 圖:左邊是公雞毛、右邊是母雞毛)

 

十六歲開始跟著父親做生意的陳忠露先生分享,當時的他四處撿拾野生雞毛,主要是公雞的背毛、脖子上的毛和尾巴羽毛;母雞也可以,但母雞的毛較短,毛色沒有公雞那般鮮豔,所以做成雞毛撢子後賣得價格比公雞便宜。雞毛拿回家洗乾淨後曬乾,才能開始綁雞毛撢子。

 

當時鹿港街上眾多佛具店和家具店是主要客戶,再來就是市場買菜的家庭主婦,與打掃工作相依相存的雞毛撢子,每逢年尾大掃除便是採購旺季。另因雞毛撢子有「起家」的寓意,漸漸拓展到入厝、婚嫁到添購新車時的祝福。

 
 
( 圖:臺南的公廟請陳忠露先生特別訂製白色公雞的羽毛撢子)

 

問陳忠露先生,近年雞毛撢子的客群是否有轉變,他笑說:「因為很多媒體來拍攝報導,現在什麼客人都有啦!連很多臺南的公廟都會特別來訂製白色公雞的羽毛撢子,作為媽祖出巡隊伍最前面的開路法器。」語畢,轉身趕緊到屋內拿出珍貴的樣品展示,如此直接的回應著實真誠。

 
 
( 圖:製作過程得手腳並用,邊轉棉線還要邊用腳把線纏緊。)
 
凝聚家中情感的雞毛撢子
 
陳忠露的太太許全英從後方拉出一整袋已清洗乾淨的雞毛,攤開幾張古早味的摺疊學習桌合拼起來,板凳擺好就是夫妻倆的工作範圍。
 
今日雞毛撢子的軀幹已是從印尼進口的藤條,兩人紛紛先揀選長的羽毛依著藤條上半段黏起,節奏迅速,沾白膠、旋轉藤條,邊轉棉線還要邊用腳把線纏緊,讓每一根羽毛都能妥當牢固在藤條上。做好的雞毛撣子要先在戶外的庭院日曬,等待黏接面完全乾合。天氣晴朗時需置放兩到三天,陰天時則得等候一個星期;因雞毛撢子碰到水容易損壞,所以每逢梅雨季節就得暫時休兵。
 
共事數十年的兩人,姻緣也是因雞毛撢子牽起。雞毛撢子的全盛時期仰賴大量人工,住在附近的許全英前往陳忠露家幫忙,就這樣因緣際會湊得一樁喜事。雖然雞毛撢子對現在來說都是兩人消磨時光的興趣,但依然是凝聚全家總動員的重要媒介。
 
許全英女士幸福表示,每到週末孩子們會一起幫忙,全家聚在一起綁雞毛撣子,每個家庭成員都會做。想起臺灣早年,雞毛撢子除了打掃使用外,偶爾還是父母教訓孩子的懲罰工具;但在陳忠露先生一家,反而成為全家順暢溝通的符號。
 
 
( 圖:年近八旬的陳忠露,被稱為臺灣最後的雞毛撢子職人)

 

堅持一輩子的職人精神

 

年近八旬的陳忠露先生,從來沒有中斷過製作雞毛撣子的職涯,已與雞毛為伍超過一甲子時光的他謙虛表示:「這是我唯一會做的工作。」

 

若想要支持這般實幹的職人精神,可親自前往彰化埔鹽選購,現場掛有各式花色的雞毛撢子,依照尺寸與羽毛豐澤程度約落在一百五十元至五百元區間,也可以客製化特殊的羽毛花色。若問有什麼保養雞毛撣子的秘方,陳忠露先生坦然地說:「雞毛撢子就跟人的身體一樣,要多動才不會壞!每三、四天就拿起來揮一揮、撢一撢,假如沾到水就拿到太陽底下曬一曬,不要冷落它就一定能用上數年。」

 

那一支支在庭院晾曬的雞毛撢子彷彿訴說著陳忠露先生的人生哲學,質樸和踏實在烈陽的照耀下閃閃發亮。
 

                               

 

楊甯凱

(下港女子 作家)

旅遊部落客兼自由接案工作者。
2019年成立粉絲專頁「下港女子」專攻主題性旅遊和地方風土民情,
以真誠、溫暖的角度,書寫旅途的真實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