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活動特殊專訪​〕

 

土耳其與敘利亞的接壤地區於今年二月六日發生芮氏規模7.8強震,造成兩國數千棟房屋倒塌,至今罹難人數超過四萬人。位在邊界的臺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簡稱台灣中心)一夕之間從戰爭難民的庇護所,成為無數災民的棲身之地,瞬間讓這個離臺灣八千里外的國際人道救援組織,躍入臺灣大眾眼前。

 

 
( 圖:臺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執行長裘振宇。)

 

「他們知道臺灣人蓋的不會倒!」剛從忙碌的電話會議裡抽身,握起手來強勁有力的台灣中心執行長裘振宇,斬釘截鐵地直述災民在強震後往台灣中心竄的實況。面對每天如此龐大的資訊量,這期上信饌玉邀請短暫回國的執行長裘振宇接受短訪,分享台灣中心近年在戰地的事務。

 
 
( 圖:來自敘利亞和土耳其的難民孩童一同在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玩樂)

 

以工代賑誕生的臺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在土耳其畢爾肯大學建築學系任教的裘振宇,2016年因緣際會接獲時任中華民國駐土耳其代表鄭泰祥的請求,希望他在土耳其和敘利亞邊界的哈泰省雷伊漢勒巿建設一所難民小學。案件工程經費僅四十萬美元(約一千兩百萬台幣),卻得處理兩千五百平方公尺的規模,等於每坪造價不得超過五千元台幣,裘振宇直言:「國際上根本找不到相同案例可以參考。」
 
這是一項沒有回頭路的任務。資金問題之外,土耳其與敘利亞之間的種族與政治都是難題。對裘振宇而言,從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至今,當地雖然沒有半個駐地記者,但不幸依然在發生,重建家園的路程並不是短期內公部門消化預算就可解決的困境。因此他選擇長期蹲點,與土耳其政府簽訂終身志工的合約獲取信任,將原先難民學校的計畫改為多功能的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提供婦女職訓、學生課程教育、NGO進駐基地與庇護所等功能。
 
資金的限制依舊,無法一次蓋到位的前提下, 擁有高靈活度且能在未來數十年內持續增添功能的永久式參與設計是現況的最佳解方。最後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採用軍用混凝土牆搭建,以工代賑的方式讓失去一切的災民透過合力蓋屋重拾人與人之間的信賴。裘振宇指出:「 以工代賑不僅讓災民們可以領薪水,自己參與才會有認同感,重新建立出真正的社群。畢竟再貴的組合屋,再小的缺點都有可能鬧翻;自己與一群人蓋起來的房子,再破的都會覺得好可愛。」建築串起了土耳其和敘利亞兩國人民,在這裡他們是睡在隔壁的好鄰居。
 
 
 
( 圖:難民婦女Madiha手工編織的大馬士革玫瑰)

 

難民婦女培力專案

 

身處在戰火無情的區域,裘振宇永遠無法忘記曾經在路上看到一名母親抱著嬰兒翻找垃圾桶裡的食物,滿臉的蒼蠅。他心想,社會到底是如何運轉?為什麼會讓這種事發生?當時手裡僅有六千美金的裘振宇,還得支付台灣中心的第二期工程。沒有太多選擇,有多少資源就執行多少能耐,於是他買了一堆棉線和鉤針開始讓難民婦女進行編織手藝,讓媽媽擁有工作機會,才有辦法撐起自己的孩子。
 
這些難民婦女不想販售人生的悲情,期望透過編織創造出歡樂的事物。他們認為貓跟狗是人類通用的語言,於是台灣中心發起1001隻喵計畫和1001隻汪計畫,協力將他們的創作放到線上電商販售至世界各地。
 
除了汪汪圍巾和1001喵喵束口袋,台灣中心的官網還可以看到大馬士革手工編織玫瑰,這是出自從敘利亞流離到土耳其的Madiha。考上醫學院的兒子因家中負擔不起學費而選擇機械工程半工半讀。為了讓家人值得更好的人生,Madiha常趕製作品到半夜,豔麗動人的大馬士革玫瑰彷彿是對現實最柔韌的抵抗,祝福未來的日子裡,深愛的人都能擁有最燦爛的笑顏。
 
 

 

用腳體驗外面的世界

 

台灣中心經常以社群的方式,藉由圖片與故事介紹,帶領觀者直視現場。此趟回國的裘振宇透露,他正積極與各線記者聯繫,期待用雙語的方式呈現第一線的深入報導,希望帶出更多觀看的視角。
 
一路走來,裘振宇坦言相當不容易,人道救援的資源分配是一門藝術,得奔走於法規、政治和災難之間。他看著窗外車水馬龍的八德路,再轉過來對我們說:「戰爭的地方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的,越理解,我就越得幹一輩子。失敗一定有,但總得在還有能力、還有智慧、還有耐心的時候做到最好。」最後他提出沉重卻無比現實的勉勵,邀請我們讀別人讀不懂的書,到別人到不了的地方;若看到外面的世界還能活著回來,那我們就能理解自己是誰、能夠做什麼,在二十年後的某天談論何為生命的平等?

                              

 

楊甯凱

(下港女子 作家)

旅遊部落客兼自由接案工作者。
2019年成立粉絲專頁「下港女子」專攻主題性旅遊和地方風土民情,
以真誠、溫暖的角度,書寫旅途的真實樣貌。